在当前的制造业,供应链和市场都在朝全球化发展。很多复杂的产品包含成百上千个零部件,要想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每个零部件都需要符合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而各国的法律法规往往各成体系、错综复杂,因而近年来产品合规性的风险呈爆发式增长之势。为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许多企业将产品合规作为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国正与“规”俱进
一个地区的法律法规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展程度同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产品合规的要求越严苛,出台的法规也越多越早,例如,当前全球影响最大的化学品法规–欧盟的REACH法规,已经发布了十余年之久。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中国的产品合规管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总体而言,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企业对于产品合规的意识都越来越强。
在中国,近几年不同行业的产品合规研讨会频繁召开,一些全球化企业开始设置专门的产品合规管理部门。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促使国家加速出台各种产品法规,推动了中国产品合规的发展进程。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现阶段对于产品合规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第三方测试报告等同于产品合规”的阶段,这是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合规管理观念。
与“规”俱进的难点
顾名思义,“产品合规”是指企业设计制造的产品必须符合其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法律法规是动态发展的,所以产品合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必须紧跟法律法规变化,及时作出应对。
其次,产品合规既跟产品特性有关,又与产品最终应用有关, 因而涉及的法律法规纷繁复杂。以标签产品为例,产品合规需要符合两方面的法律法规,一是产品原材料相关的化学品法规,涉及纸张、薄膜、离型剂、粘胶剂等众多原材料,其产品合规的难点在于:化学品本身非常复杂,而各国由于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化学品管控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个地区的化学品法律法规是自成体系的,这也加大了产品合规管理的难度。二是标签产品应用领域的法律法规,例如电子电气产品上使用的标签,需要符合各国的的RoHS指令;如果是物流标签,则需要符合该地区的包装材料环保要求;如果是直接接触食品的标签,则需要符合使用地区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法规。
供应链管理是方向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仍将产品合规简单理解为最终产品的第三方测试。而事实上,第三方测试报告的有效期只有一年,并且只对送检批次的样品负责,而企业各批次产品是存在批次波动性的。未来产品合规管理的方向是供应链管理。因为供应链管理是源头管理,在产品设计环节要求各原材料符合相应的法规要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合规。
以食品直接接触标签为例,各国出台了不同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目前全球影响力较大的法规体系是欧盟、美国和中国。以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法规体系为例,包含了基础规范、产品标准、测定标准、生产规范四大框架。基础规范包括《GB4806.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和《GB9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一个合规的食品接触标签,首先要求使用的原材料必须在添加剂白名单里面,其次,化学物质的迁移需要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最后,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满足《GB316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因此,食品接触标签的生产过程中,涉及了许多行业,只有从纸张、薄膜、胶水等原材料,到不干胶生产,再到标签印刷加工,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都应该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合规。
艾利丹尼森拥有一支专业的产品合规团队,这些专家分布在全球各个区域,确保我们的标签产品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艾利丹尼森还拥有一整套产品合规管理体系,涉及智能化工具、合理化流程和供应链管理,帮助标签加工商和品牌商落实相应的产品法规要求,并为客户提供产品法规咨询、产品合规管控等服务。艾利丹尼森产品合规的宗旨是,提供“无忧产品”和全方位服务。
产品合规助力可持续发展
短期来看,产品合规会增加标签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对产品研发、设计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化学品管控会越来越严格,消费者也会关注企业是否履行相应的环保责任,那么产品合规,就变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和竞争力所在。标签行业对产品合规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终端客户提出的合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作为标签企业,需要积极看待产品合规,把握机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